Search


※ 2014.08.20 觀點─《泰晤士報》社論 ※
美國需要重新思考如何提...

  • Share this:


※ 2014.08.20 觀點─《泰晤士報》社論 ※
美國需要重新思考如何提攜備受忽視的少數族群

今天,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郊區的街道上有軍隊在巡邏,因為警察已經無力維持這裏的法律與秩序。八天以來,密蘇里弗格森市(Ferguson, Missouri)的居民湧入街頭,抗議光天化日之下,一名沒有武裝的黑人青少年被白人警察射殺。抗議的活動演變成暴動與搶劫。警察自己被民眾開槍攻擊。密蘇里州長除了派出國民警衛隊外,還宣布宵禁以及緊急狀態。國際以及美國國內的記者都跑到聖路易,市政府指定了一塊區域作為他們臨時的工作地點。

美國社會坦露自己的靈魂的方式,與其他國家都不相同。弗格森市的暴動、以及促成暴動的警察槍擊民眾事故,依循的是一個熟悉、令人沮喪的模式──熟悉是因為美國以前已經發生太多次白人警察對黑人民眾的過當執法,令人沮喪是因為這讓人覺得美國還是沒有從過去學到重要的教訓。美國選出第一位黑人總統已經六年,卻還是沒有達成培育、教育年輕黑人男子的共識。

十九歲的麥可‧布朗(Michael Brown)案件,有許多重要的事實已經相當明確。他在死之前,帶著一些偷來的雪茄,跟著一群朋友走在一條忙祿的大街上,一個警察以他亂穿馬路的罪名逮捕了他,接下來的一陣混亂之中,他被槍擊六次,其中包括他的頭部中了兩槍。他中彈倒地後,屍體留在原地五小時沒有人處理。接下來六天,弗格森市警方沒有公布詳細的事件經過,但隨即屈服於輿論壓力,公布了涉案警察的大名,警長也公布麥可‧布朗看起來在死前沒多久搶劫超商的閉路電視畫面。

當時混亂的場面中,究竟是誰先攻擊誰,我們不知道。我們知道的是,麥可‧布朗的死亡在弗格森這個 65% 人口是黑人的城市,引爆了民眾對警察的怨恨──弗格森市的警力之中,只有 6% 是黑人。這樣的不平衡,讓該市的黑人居民認定,警察一定在掩飾真相,布朗案無法獲得公平正義的處理。

這樣的認定在美國並不是第一次發生,僅僅在過去的三年中,美國就發生過三次受矚目的白人對黑人攻擊事件──包括 2012 年佛羅里達州一個白人以自衛名義開槍殺死一位黑人少年──這突顯出美國社會一個不平等的廣泛趨勢,且到目前為止沒有州政府或聯邦政策有辦法逆轉。

非裔美人佔美國總人口的 13%,監獄人口的 40%。大約百分之四十的黑人仰賴政府的福利。黑人屋主中,許多人背負他們償付不起的房貸,在 2008 年的金融危機中,受到特別重大的打擊,程度之嚴重,導致黑人的收入中值(median income)落後於白人收入中值 35% 之多。

多位共和黨的重要政治人物,包括打算角逐 2016 年總統寶座的兩位議員,領導美國右派對族群關係的重大思考方式轉變。蘭德‧保羅(Rand Paul)表示他將努力降低少數族群坐牢的數字。保羅‧萊恩(Paul Ryan)進一步表示他要設立基金,以幫助受刑人重返社會的教育。歐巴馬總統很少就種族問題發表談話,因為他想要超越種族問題,也因為他害怕被指控利用這個議題來拉抬自己,對於此次聖路易所發生的暴動,他只呼籲大家要冷靜。而麥可‧布朗的母親,則希望他的兒子能夠得到正義──這並不是過份的要求。

http://www.thetimes.co.uk/…/opin…/leaders/article4180170.ece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觀念不只是認同表態,也是價值的確立,理性分析的抉擇:透過資訊瞭解世界,我們追尋觀念的理路,試圖描繪知性的座標。
View all posts